去年,為了向國內領先的代理機構學習,以發(fā)明專利代理量為標準,對國內排名前10的機構做了分析。
過了1年后,前10的代理機構發(fā)生了哪些變化呢?
筆者又進行了檢索,并進行了新的分析。(數(shù)據(jù)篩選條件:限定為2023年代理的發(fā)明專利,數(shù)據(jù)來源:incopat)
2023年全國前10的專利代理機構
發(fā)明專利代理數(shù)量
↑代表代理機構排名較2022年上升;代理量較2022年增加;
↓代表代理機構排名較2022年下降;代理量較2022年減少;
集佳、三環(huán)和品源牢牢保持了前3名的地位,紋絲不動。2022年排名第7的三友已經(jīng)掉出了前10的位置,同立鈞成異軍突起擠入了陣營。其他的幾家諸侯,雖然排名上上下下,但波動范圍較小,無傷大雅。總之,前10名的代理機構,除了同立鈞成進入,三友退出外。陣營保持的很穩(wěn)固。超凡有所異常,2022年代理量1.4萬件,但2023件為1萬件,減少了4千件之多。不知道發(fā)生了啥。那么排名前10的代理機構,各自的大客戶都是誰呢?
1、北京集佳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

另外幾家中,陽光電源為上市公司,豐田公司為外企,中科院為科研機構。從客戶群體看,代理的專利所屬技術領域幾乎全是機電領域。
2、廣州三環(huán)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
中國移動和中山大學這2家,相比2022年新出現(xiàn)在了前10的隊列中。

其中,最為明顯的是格力從2022年的排名第一,到2023年就消失了。

華進清一色的頭部國央企公司,技術領域方面,以機電占據(jù)了絕對的比例。
格力從品源消失后,出現(xiàn)了華進的榜單里。5、北京清亦華

清亦華作為出身于清華的機構,與清華大學保持了堅不可摧的服務關系,其他機構不能比。
整體而言,清亦華的前10名客戶的代理案件量均增加了近4成之多,這導致了其在代理機構的排名,從2022年的第9名躥升到了第5名。厲害了我的華!
海爾保持了第一大客戶的地位。其他的客戶以國央企為主。
浪潮公司新進入了榜單。
作為廣東3大代理機構之一,嘉權發(fā)展的也不錯,但客戶群體中有3家大學,可能代理費的價格低了一些。8、北京康信

康信除了精工外,清一色的機電領域的國央企。還有騰訊。
9、北京同立鈞成

同立鈞成拿到了海爾的案子,近500件的數(shù)量。
海爾的申請主體不是僅僅青島海爾一家,可能此數(shù)據(jù)不完整。
超凡排名第6位的客戶,代理的案件已不足100件,可能意味著其客戶群體以中小型公司為主。從客戶群體看,相比排名前幾名的代理機構,其客戶的公司體量和行業(yè)地位有些許的下降。當然,超凡有2個代理主體,也可能分到了另外1件主體中,筆者未做檢索。
總結:
2、要憑借代理量殺入前10,華山一條路就是必須做好機電領域的案子。
3、非機電領域,例如化學、材料和生物醫(yī)藥的代理機構,埋頭做好服務質量為正道,不要有憑借數(shù)量獲取獲取地位的貪念。4、為何貿促會、港專之類的不見蹤影?原因我想大家都懂的。